找到相关内容2196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新唯识论》第五章 成物

    与“下梵”(现象界的小我):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上梵随无明业力的作用幻变虚妄的下梵,并在灵魂解脱之后泯灭了二者的差别之相。印度教的大梵乃是实在论见地的宇宙本体,内容单纯故而容易讲得圆满周到,而唯识家阐发的阿赖耶缘起则因继承有部旧说的缘故倾向将色法与心所法打成两截,也唯其如此必须同时安顿实在论见地与现象学观法。这必然造成思想上的严重混乱,比如,分析深层心理结构的赖耶种子说在涵盖大种造色的理论后即无法...

    陈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43542998.html
  • 佛教之“现代说法”——佛教现代化的一个实证

    一佛陀的证悟》(以下简称《正见》)一书的作者是年轻而名声卓著的西藏高僧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他的另一本著作《佛教的见地与修道》已成为许多学佛者参悟佛法、真修实证的指南。如果说《见地与修道》是以现代的语言、简明的方式、深入而严谨地阐释了佛法的根本见地与修行方法,解析了自我、空性、四圣谛、佛性、业力、转世、轮回、涅槃、禅修、止观等传统佛学基本概念,那么,《正见》一书则在更广阔的现代文化背景下展开,是以...

    吕建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30462993.html
  • 圣严法师答:地狱门前僧道多是真的吗?

    可见,地狱思想是人类宗教的共同信仰。不过对于地狱的描述和看法,因了地域、时代及文化背景的不同,而颇不一致。此由于各民族、各宗教的信念互异,所见地狱的景象也不一样,在某一宗教认为可升天堂的人,在另一宗教竟...住地府。至于衍生出十殿之说,乃是后期中国人的信仰了,此与君主时代的司法程式有关,各级首长,兼理各级法院的职责,十殿阎王问案,一如人间的知县、知府、尚书,乃至皇上亲审。所见地狱景象,也以各人所熟悉的人间...

    圣严法师

    学佛群疑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182811738.html
  • 论佛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论佛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答某居士书   (一九九一年三月)   某某居士:  由《上海佛教》编辑部转来仁者所写《答唐代复礼法师的提案》一文,颇有见地,值得讨论。兹略述拙见如下:...见地,但言辞往往过于偏激,过去曾毁谤注解经论之大德,今文中又谓:无著菩萨在《显扬圣教论》所说“是极其错误的”。如此则将一切菩萨所著三藏中之“论藏”,皆在所斥之列,因“论藏”多发挥、注释佛所说义也。...

    徐恒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92239229.html
  • 三根本与本尊观

    劫千佛……甚至十万诸佛,但这是以一般的见地来谈罢了。真正的佛是超越十方三世、无量无边!已离言诠而遍一切处。但为了使我们这样的众生和佛结缘,因此佛必须要示现和大家一样的人身,那就是我们一般人均可经验到的...实存或虚无的,因此当我们观修本尊法时,不落于空、有二边十分重要。在本尊修法之前为何要观空、融人空性之中?因为一般人多执持断、常,空、有,落入此种错误见地之习气中。所以无论你修什么本尊法,刚起修时为除去...

    第三世蒋贡康慈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5544811.html
  • 九十春秋意兴豪--佛教青年们,跟上赵教授吧!

    对这总是截堵不着,遮遣不了,形成莫可奈何的随业流转。任业牵掣。泛常者在妄识与幻境中相互薰续而滋衍,浑身浑心都被妄识引致的情见、情味眩惑而困吸着,思路扩不开,见地察不彻,做人的智力(不昧而必正的气概)与...克星——佛法。学习、理会、体验而系念佛法的精神作用——意识,佛法透过明确意识的谛察、信受,内在的澄清、宁贴、喜悦,减淡了世间欲乐,增加了佛法义味,从义味中开展了思路与见地,从思路见地中触悟与默契的,料正...

    释仁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82565445.html
  • 以佛家“五眼”论地产

    定力获得的能力,因此修习禅定,观照自心,就能够突破肉眼的限制,观察到事物的另一面。   3、慧眼。佛教里的慧眼就是阿罗汉的见地。慧眼识以大智慧。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因缘、变化、结果等逻辑认知能力。它需要一定的描述、分析、推理或判断等,得出一定的公理、定理,是一种理性思维。   4、法眼,法眼既见人空,更见法空,是菩萨的见地。法眼,不仅能像慧眼一样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且能够将这种能力无私地传递出去。...

    王维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43067029.html
  • “我慢”比贪嗔痴更毒,最障碍学佛人进步!

    我慢,最愚蠢了,但世人却乐此不疲。 末学学佛以后也一样,在寺院遇年轻法师讲法,若发现法师一点口误就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的见地很不错,似乎比法师还高。前段时间去一个寺院,见到一位很有名的当家大和尚,就是生...内心清净的表现。 对佛法僧三宝不敬,是极损害修行的,一切僧都是僧宝,皆应礼敬谦诚,即使个别僧人见地不如某居士,但光那戒体就值得每一位居士礼敬,因为戒是佛法的骨架,只要修行人能严格持戒,总会成就,所以,...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1292284444.html
  • 小心另一种“口业”

    小心另一种“口业” 口业常听到学佛的人相互提醒:“小心!勿造口业!”这里的“口业”主要是指谤法谤僧,说人过失,挑拨是非等等。然而另一种更严重的口业往往被人所忽视,那就是:随便宣说有关甚深见地的话语。所谓“有关甚深见地的话语”,主要指有关般若智慧、法性(自性)等方面的话语,诸如“烦恼即菩提”,“本来无一物”等等大家常能听到的话。般若智慧是佛法的核心,佛陀正是通过宣说般若智慧令众生认识佛性而...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20332791016.html
  • 不忘节俭

    北宋的司马光曾在《训俭示康》一文中提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以俭立名,以奢自败”的主张;同时他告诫其子司马康要“以俭素为美”,不要“以奢靡为荣”,这是极有见地的。方志敏身为将军,经手的款项数以...

    郭水来 厦门市同安二十六中

    |惜福|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1/2102581983.html